北京深圳成都 中国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十年情缘”

时间:2023-08-07 10:18:00 推荐 751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铮

由于疫情的妨碍,原定于2021年举办的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延期到了今年举行,这也是中国第三次举办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不明白是巧合依然种轮回,此前两届分别是2001年的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2011年的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算是讲事实上假如成都不因疫情改期,这项全世界大学生顶级体育赛事每隔10年就会造访一次中国。此时20多年过去了,从2001年的北京到此时的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给中国、给三座有着不同特色和意义的都市,带来了什么?

2001·北京

为北京奥运会“练兵”

受访者:陈晨曦(人民日报体育部记者)

2001年的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世界级综合性体育大赛。而当时的背景事情是,11年前北京举办了亚运会,而就在北京大运会前一个月,北京申奥刚刚成功,于是,关于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人民日报体育部记者陈晨曦觉得那是一场有着“承前启后使命的比赛”。

那一年陈晨曦才参加工作不久,他回忆讲当年由于刚刚申奥成功,所以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筹办上,虽不能讲以奥运为标准,但强度和目标上,也基本上为奥运练兵。由于互联网在当时也只只是是刚刚普及,大伙儿多数都依然在拨号上网,并不发达。北京市体育局经常会召开一些通气会,向媒体通报赛事筹备发展,后来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乔治·基里安来京,也召开了多次发布会。于是,当时的不少体育记者,都经常会跑到北边去开会。

关于场馆建设,大运村是一个地标性建筑,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建造一片住宅区,也是世界大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当时的选址定在了北三环,此时的那儿差不多是尚风尚水的好地点了。至于场馆,事实上当时的几个要紧场馆依然北京亚运会时的英东游泳馆、北京奥体中心等等,大大小小的比赛场馆、训练场地五十多处,但新建的惟独七个。

尽管场馆并没有新建太多,但为了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北京的基础建设依然花费了很大的心力。“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算是每天晚上采访完,搭同事的车回报社的时候,都要从四环路走,因为当时不少场馆都在奥体中心附近。而那时的四环路刚刚开通,车很少,照明也还不太完备,一路上都挺黑的。”陈晨曦回忆讲,当时为了大运会,四环路刚修通,那会可不像现在这么堵车。

关于那一届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也是十分重视的,姚明、刘翔、郭晶晶等当时差不多崭露头角或者还没成为明星的一线运动员,都参加了比赛。中国代表团也以54金25银24铜的成绩,第一次登顶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金牌榜。

“当时的大运会,关于运动员,甚至是我们这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讲,都有这一种昂扬向上的态势。”陈晨曦回忆讲当时整体上都感受很自信:“北京经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向全世界展现着自己,我们可以正视一些咨询题,比如空气质量或者组织赛事中的一些疏漏。当时大伙儿依然可以去触碰这些咨询题,敢向一些国外领导人、运动员去发咨询,经过他们的回答,去解答一些不明白,修正一些我们可能好像有些偏颇的观点。”

2001年真的是一个有着历史属性的年份,除了申奥成功,那一年年底,中国还加入了世贸组织。而在此之前举办的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像是中国用体育的方式打开一扇大门,让更多人去看到中国社会蓬勃进展的前景。陈晨曦认为这是当时北京大运会所要展现的重要一环。至于成绩上,如愿拿到金牌榜第一,不仅是中国体育攀升的着力点,也是一个发力点。

2011·深圳

深圳有着独到的进展眼光

受访人:慈鑫(中国青年报记者)

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一次我们不再是摸索前进,而是有着北京大运会的经验。而且,就像北京大运会当时的背景事情,深圳大运会事实上也有着一些微妙的地点,怎么说2010年广州刚刚举办完亚运会,作为“邻居”的深圳,自然也是希望可以成功的举办一届世界级综合大赛。

不得不讲,深圳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这是一座有着前瞻性“眼光”的都市。在深圳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像主场馆、新闻中心等等选在了当时地理位置还比较偏的龙岗区。作为采访过多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奥运会的中国青年报记者慈鑫,此时回忆起采访深圳大运会时的场景,还表示当时即便从市区坐地铁过去,也要一个多少小时,真的挺远的。只是,慈鑫也表示,现在来看,这恰恰体现了深圳那个都市在进展中的一个前瞻性。此时的龙岗区差不多进展的很好了,这也体现了深圳在这方面的战略眼光。

从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第一次拿到金牌榜第一,到深圳大运会期间,事实上中国体育代团在2003年韩国和2007年泰国,两次也都成功咨询鼎金牌榜首位。但在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的金牌数再创新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相较于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一次在国内举办,我们尽管金牌数刷新了纪录,但令人欣喜的是,这届比赛相较于争金夺银,差不多更像着大学生赛事的方向进展,味道更加“纯正”。

2023(2021)·成都

把一场“耍耍”比赛办成了超奥运档次

受访人:薛剑(四川日报社体育总监)

成都大运会因为众所周知的疫情妨碍,从原定的2021年,延期到了今年举行。这无疑关于成都的准备工作,增加了很多的难度。作为四川日报社体育总监,薛剑是一名资深的体育媒体人。在他眼中,尽管成都大运会推迟两年举行,但这场世界级大赛是成都这座都市进展进程的一个必然。随着成都都市人口激增,原有的体育场馆差不多无法满足老百姓日常健身和观赛的需求——要明白,成都差不多近10年没有修建过大型体育场馆,尤其是在成都体育中心发现历史遗迹之后。所以这次成都承办大运会,单从场馆方面来讲,至少让成都的体育场馆设施提早了20年,赶上甚至超过了国内一流体育场馆的水准,可以达到并满足多项国际、国内赛事承办的硬件要求。而关于成都老百姓来讲,自从2007年女足世界杯之后,差不多不少年没有在家门口看到过高水平的国际赛事,这也是什么原因今年凤凰山足球场持续火爆的缘故之一,大伙儿关于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饥渴程度可想而知。

随着中国国力的兴盛,奥运会、亚运会都先后在国内举办,而关于大运会,薛剑表示这在体育记者眼里基本上“耍耍”比赛,比赛的锻炼价值当然有,但价值高不高,就看如何看了。像这届成都大运会,中国队在不少项目上都呈垄断局面,比赛过程也没有太大波折。这也延续了北京和深圳两届比赛的“传统”,甚至金牌数再创新高。

只是,常年参与报道大赛的薛剑也谈到:“我们把一个‘耍耍’比赛办成了超奥运会的档次,但仍然暴露出成都在举办国际赛事中的不足和经验欠缺。”

但成都怎么说与此前国内举办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北京和深圳不同,一个是政治文化中心,一个是经济特区,而成都则是不少人心中的宜居之选。这次的大运会,来自各国的运动员也深深感觉到了这点。从各种社交媒体上,国外选手在成都街头吃火锅、跳广场舞,甚至学着打麻将,去荷花池买东西的视频,以至于让国际大体联甚至特意澄清,大伙儿来成都,不仅是来比赛,也是体验成都这座拥有历史底蕴的都市。而这关于成都来讲,则是“成功”的。

大运会带来的转变

受访人:慈鑫(中国青年报记者)

假如讲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开启中国举办世界级综合体育赛事的起点,那之后的深圳大运会和成都大运会则在办赛中,更充分的体现了随着社会的进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理念的变化。

“深圳大运会的时候,给我的印象,是场馆造型的独特与美观”,慈鑫讲给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主体育场的水晶石造型,这也体现出了深圳这座大城市的特点。而到了本届成都大运会,十多年时刻,随着人们逐渐重视绿色、环保、减少能源消耗等理念,这次的场馆建设以及一些科技配套,也在向着这些理念去契合。比如给慈鑫留下深刻印象的“冷像”设施,算是利用自然环境,达到一种自然的降温效果,代替了空调的作用,但更佳绿色和环保。

事实上,这种转变也有些巧合,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而成都则是宜居都市。十多年时刻,国人也从往常更追求经济进展,此时更多转变为了去保护环球,寻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进展。这也是社会进展进步的一种体现。

除了办赛的理念,作为体育比赛,竞技层面自然也是重要一环。但恰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又有着一种独特的使命,要更好的展现大学生的风采。从北京到深圳再到成都,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不断刷新,截止到8月7日,中国代表团在成都大运会的金牌数差不多达到了90枚,总奖牌数也高达160枚。但在金牌之外,慈鑫认为我们正在经过金牌把大运会希望体现的那种综合的价值体现出来,而并非依然单单只在竞技层面上。这也是我们举办了三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关于金牌追求上,一种意义的变化。

来源:体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