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新兴专业,打造“数字人才”
科技日报记者陈曦 实习生严晨 寇淑然
“中国职业教育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开启了新征程,展示了新平台,并且迈入新起点。用数字化转型的思路、理念、办法、路径来研究职业教育的新变化、新方式和新技能,是特别故意义的。”在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进展大会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展论坛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用了一连串的“新”为论坛做了开场白。
随着工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入进展,中国职业教育紧盯数字技术前沿,加快专业升级改造,布局一批新兴专业,提升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技术技能人才的数字化核心能力。
以专业目录修订为抓手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同期举行的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设置了多个与“数字化”相关的赛项,瞄准眼下创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紧缺技术。
“竞赛的题目都来源于产业实际需求,我们把它们拆解成题目,包括公有云的申请、企业内容的迁移上云等。”天津都市职业学院副院长刘盛介绍,“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基本上和企业合作制定的,企业需要什么技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据了解,《“十四五”数字经济进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但我国现时期数字化人才缺口有1100万左右。为此,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习惯数字经济变革所需。
“数字经济的高质量进展离别开一大批习惯产业需求、具有扎实本领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认为,我国高职院校面向数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其主动习惯国家经济产业格局变化,为经济社会培养大批新型数字化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以专业目录修订为抓手,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专业目录的优化加强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布局,同时对所有的专业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改造。”许建领介绍,当前已有别少的高职院校加快了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与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学院,进行数字化产业及产业数字化专业群布局,开设数字技术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部分老师也开始采用新型数字化手段和教学办法,数字化育人一辈子态初步成型。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有关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各类活动。一系列会议的召开,为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方向,交流数字化人才培养经验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各地探究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省是全国数字化改革的先行地区,近年来浙江省经过建设与应用职教特色资源,打造职业教育特色服务产品,培育一批智慧试点示范院校,积极探究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新路径。
深圳近几年致力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进展试验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也精准对接区域产业数字化进展需求,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并且以项目化课程建设和课程人工智能转型为重点,打造出内容丰富、品质优良的数字化教学体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设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同时在全校进行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带动其他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并经过全方位改造职业教育生态,打造数字经济背景下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许建领介绍,另一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创建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将企业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转化为人才认证标准,打通专业与职业之间的转化渠道。
据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过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毕业生近年来入职世界500强、行业龙头知名企业的比例达到16%,就业率差不多超过了98.6%。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分层分类产教融合,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究和尝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进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学校打造了产教科融合新生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晖介绍,经过共建优势专业与师资队伍,共研专业标准,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共推实习就业与社会服务,推动产业教授进校园、产业资源进专业、产业先进技术进课程、产业实战项目进课堂。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