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檀祝平 刘伟 夏斌吴荣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当前,不管是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升级,依然加速进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关于高水平、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升。”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表示。
通过多年探究,我国已形成别同层级、别同方向、别同类型的职业教育体系,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进展对高水平、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别断推动职业教育进展壮大。
顶层设计逐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对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一般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1994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对于《中国教育改革和进展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进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职教育和一般教育共同进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986年、1991年、1996年先后3次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职业教育的进展指明了方向。非常是1996年5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过的《职业教育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职业教育法。该法明确了“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依照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一般高等学校实施”,一般高等学校也被纳入了职业教育“大伙儿庭”。至此,以中职教育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多元进展打破职业教育办学“天花板”
依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等文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等。
中职要紧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治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一定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对一般高中与中职教育提出了“职普融通”的建设要求,希望经过政策和机制,整合两者优势教学资源,实现校际资源共享、学分互认、课程贯穿,从而达到协同进展、共育人才的目的,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的融通进展。
高职专科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曹毓民表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专科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职专科既能够为产业提供技术人才,也能够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及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提供合格的生源。
高职本科要紧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并且,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拓展能力。开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试点,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进一步完善了高职教育体系,关于激发高职教育办学活力,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5月24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总结道,10年来,中职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高职专科的主体地位别断强化,高职本科教育稳步进展。中职学校注重为高职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到“国家优质校建设项目”,再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打算”,一批引领改革、支撑进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逐步成长起来,有效支撑起国家区域进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本科破冰起航,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
明确定位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平起平坐”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国务院出台的“职教20条”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是两种别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重大论断明确了我国“一体两翼”的现代教育体系。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杨劲松认为,进展职业教育,必须首先解决职业教育分类和定位咨询题,要从全然上扭转多年来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之间定位含糊的咨询题,为职业教育进展注入新动能。
职业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的要紧区不在于培养目标别同。一般高等教育要紧培养的是研究型、研究及应用并重型以及设计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旨在增强学生的职业习惯能力和可持续进展能力。
此外,两者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也有所别同。一般高等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要紧着眼于提升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理解;高职教育则明真的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的50%以上,从学时上硬性提升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真正培养面向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国在统筹推进高职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的协调进展上,明确规定高职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进展等方面与同层次一般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禁止设置卑视政策。高职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各有侧重。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