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元素拆分 ,1000+小时重塑……中国诗画如此“活”起来

时间:2022-08-30 13:36:29 推荐 364

8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全新开播。节目播出后迅速走红,全网累计收获46个热搜热榜,其中微博平台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2.8亿,节目主话题#诗画中国#总阅读量近亿次,众多文化垂类账号和网友们自发五星打分安利节目。

中国诗画在电视艺术中跃出纸面,还原出可游可居的诗画桃源。一次诗画合璧、意境万千的中华文化展演,就此拉开帷幕。

经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多元艺术形态,寄托着风骨气节的诗与描绘着山河万景的画在新时代活了起来,尽展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年轻观众感慨讲:

有一种一眼万年,是《溪山行旅图》中的山水之缘;

有一种生命韵律,是《杂花图》卷中的物我和谐;

众皆披靡的昭陵六骏,是英雄百战的壮志与无畏;

‘别要人夸颜色好’的墨梅,是别拘一格的文人风骨;

利万物而别争的水,是至善至柔的人格化身……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诗画中国》把诗和画里面的中国精神体现出来,让观众明白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论,节目特别具有创新意义,体现出中国美学最重要的特征和文化象征,关于画的视觉阅读达到了新高度。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认为,节目让诗歌和绘画这两大艺术体系融会贯穿,以此解读古老的中国、当代的中国,并展望以后的中国。

Part1:思艺技融合迭代,诗画佳肴很有料

作为总台全新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深化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以中国经典名画为内容载体,以经典诗词引发出其中的精神内核,为传统诗画作品给予新时代的表达。

节目以诗、画、音、舞、剧、曲等艺术为食材,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为调味,熬制中国精神风骨与审美旨趣的老汤,并经过电影级不的拍摄与制作方式,烹饪出想象走入现实的文化佳肴。

水墨绘就的花草果木,怎么样变化为一曲绝伦的交响乐?

首期节目,钢琴家郎朗携交响乐队踏入明代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一场虚实相生的数字水墨交响让网友惊叹宛然穿越到水墨画里了。

杂花世界里,从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到西方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格里格钢琴协奏曲;从水墨植物到实体乐器……诗歌与画作、东方旋律与西方音乐、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此刻共生,将融合实践迭代到新境地,共呈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风骨。

一幅山水画,又怎么升维成三次元的壮丽景色?

老戏骨李光复化身山间行者,踏入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沿着极具绢画质感的山道攀援而上,笑看大美体面。有网友讲,我确实看到了千年前范宽眼中的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将《溪山行旅图》细细拆分出80多个元素,以超过1000小时的努力将各个元素重新绘制,再经过三维建模进行组合。与纸画相比,绢画的立体化难度更高,在长达两个月的创作周期后,节目最终在保留国画真实质感的前提下,打造出可容真人进入的山水空间。演绎的最后,节目镜头脱离山间行者视角,自上而下、由近至远一展巨峰全景——借助于艺术和技术的鸟之双翼,观众被带入范宽笔下的高山流水,入画出画只在俯仰之间。

观众随着演绎者探入锦绣山河与万千物象,对隐没于其中的技术知而未觉,全身心沉醉于穿透时光而来的唯美诗画意境与厚重文化氛围——或许这便是融的最佳成效。在《诗画中国》营造的赏析空间中,文化经典活出了新的气象。

Part2:诗画合璧,创新绘就大写意

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艺术深受文人推崇,文化类节目中聚焦其一者尚别算罕见。《诗画中国》则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制造出追求君子雅量的独特文化产品。

节目中,我们既能够看到以诗解画、以画炼诗的《溪山行旅图》与《上阳台帖》,领会到高山仰止的向往与追求;也能欣赏本就诗画一体的《墨梅图》与题画诗《墨梅》,懂得别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天地的文人风骨。

在《以墨咨询梅》的创演中,演员曹磊化身晚年王冕,对梅吟诵;歌手谭维维身着现代装,化梅而歌。一古一今,一咏一唱,诗格、画格、人格在跨时空对话中完美融合。

今人何幸,有前人这样之诗画;古人之诗画何幸,有今人这样之演绎和传承。

《诗画中国》从浩瀚的丹青与诗词之海中采撷君子遗风,用诗画合璧润物无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行业赋予开新局、辟新路的全新探究。

Part3:诗情画意,这才是中国式审美

美,是许多观众对节目的第一印象。每一帧都能够做壁纸感觉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美中国审美令人极度舒适……《诗画中国》制造了一个诗情与画意相映成趣的世外桃源。

画的平面视觉、诗的文本阅读被转化为打通感官的立体呈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风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山的挺拔、水的曼妙、梅的清冷、战马的彪悍……皆在诗画交融间映入观众眼中、心中。

任敏、王西、陈添以一曲水下舞蹈,再现南宋画家马远笔下的十二种水形、水意。肢体的律动间,有洞庭风细的温婉、寒塘清浅的柔情,也有云舒浪卷的浩荡、层浪叠波的澎湃。重达2500斤的画轴立于水下,日均下水300多次的舞者身姿翩然,本沉寂无声的空间被灯光点亮、被色彩浸染,最终制造出上善若水的唯美意境。

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六位舞者,则在声光电之中带领观众重回大唐战场。隆隆战鼓声中,节目以人化马,呈现神骏奔赴疆场的勇武姿态。从战马身上提炼出的野性与理性的兼容,化为舞者有力的腾跃、利落的旋转。身姿的摇动间,是风发的意气,是无畏的勇气,更是充满雄心的盛唐气魄。

当节目在观众心中唤醒了那份随文化血脉而传承的中华美学精神,更多年轻人也将成为中华文化的忠实守护者、传承者与创新者。

别断上涨的口碑,层出别穷的讨论,足以看出《诗画中国》正激起一场别断扩散的文化涟漪——本别了解诗画文化的观众们了解到山水画的基本特征,洞察出艺术细节里的创作巧思,谈起了森罗万象所寄托的文人情怀。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表示,经过制造性转化、创新性进展,《诗画中国》展现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进我们共同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而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副院长俞虹看来,节目把唯一性和别和替代性做到了新的高峰,立意上考虑更高、更远,潜移默化中妨碍对人本的认知、对人本的提升。节目嘉宾康震也慨叹,《诗画中国》为我们展示先人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为我们再次说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使我们可以坚守中国的理想,使我们有更强大的信心面向中国的以后。

如他们所言,这档拥有崭新文化形态和审美价值的文化节目,别仅将为诗词热书画热传统文化热再续动能,更能让人们从中更加深切地感觉到中华文化、中华美学、中华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继而为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制造更为浓厚的氛围。

来源:中国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