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风俗吃什么

时间:2022-10-03 16:39:05 推荐 369

立冬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气,在立冬节气的时候,有一些饮食方面的风俗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下面大伙儿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立冬的风俗吃什么,立冬的风俗有哪些。

立冬的风俗吃什么

北京:立冬吃饺子

老北京人讲:立冬补冬,不补嘴空。在京津地区,人们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有的还说究吃倭瓜馅的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南京:立冬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非常注意吃生葱了,以反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说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福建、广东:立冬吃甘蔗、炒香饭

在福建、潮汕,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讲法,于是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立冬的甘蔗差不多成熟,吃了不上火,不仅能够保护牙齿,还能起到滋补的功效。甘蔗是潮汕人补冬的食物之一。

要先引补再进补

在进补之前需要给自己的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假如一下子进补太多会让有的人肠胃经受不住刺激,所以,做好引补工作就很有必要,建议大伙儿先用比较温柔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之类的做引补工作,如此才可以让肠胃有一个同意的过程。

喝热粥

在立冬未来就预示着冷天正在慢慢的逼近,所以,你能够选择喝热粥来帮助自己达到养生效果,比方讲小麦粥能够帮助你达到养心去燥的效果、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而萝卜粥则有很好的消食化痰效果。

立冬的风俗有哪些

1、冬泳

故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关于冬泳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事情的地方冬泳,假如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事情,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事实上,不管室内运动依然户外运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冬季里场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对人体的冲击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时人体的肌肉、关节组织活动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于是锻炼时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循序渐进。

2、补冬

立冬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讲,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特意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据常州一些老人回忆,旧时就有补冬的风气,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算是最好的比喻,所以每到立冬,各大医院的膏方门诊就开始热起来了。

3、吃饺子

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于是,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心了。

4、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医生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5、祭祖祭天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年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来源:腾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