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寓意是什么
立冬在不少人看来也算是冬天开始的意识,事实上那个不管是古代依然现代的人基本上会如此认为的,于是假如要咨询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首先就会认为是冬天开始了,那么立冬寓意是什么,还有哪些含义值得了解,接下来大伙儿就随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立冬寓意是什么
我国古时民间适应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立,建始也”,又讲:“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事实上,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基本上于立冬日并且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讲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农历十月,作为时气点的立冬,就在那个月份。它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盛大举行的时刻。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现在是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为准。在公历的11月7、8日。如今,在北半球,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阶段,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舞民众抵御外敌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立冬习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卜岁霞浦叫“咨询苗”,这天农民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咨询来年的丰歉,举行丰收联欢晚宴,有些乡村演戏谢神庆丰收。“立冬”日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称“补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庙卜岁称为“探宝”。
1937年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在寒风乍起的生活,霞浦城关轰轰烈烈开展募寒衣活动,歌唱着《流亡三部曲》、《东寒衣曲》,那悲壮的苍凉的歌声,牵动着干万人的心,沿街民众无不涕泪纵横,纷纷捐物、捐款。寒衣节里的壮举,己时过70多年了,霞浦人民那豪情满怀的热烈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差不多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能够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讲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讲,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严寒的意思。
立冬有哪些习俗?
1、贺冬:贺冬又被称为“拜冬”,在汉代便有了那个习俗。皇帝在这天会率领文武百官设坛祭祀,并举行相关的迎冬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天百姓们都会好生歇息,不做其他农事,以此犒赏一家人整年来的辛苦劳作。宋代未来,每逢此日,人们便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2、祭祖祭天: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年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3、北方吃饺子:北方立冬规矩是吃饺子,并有如此的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饺子代表着“交子”,季节交替之意,进展至今更有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过去取暖的条件有限经常会冻耳朵,而饺子的形状酷似耳朵,家里老人说,吃了饺子,冬天耳朵不受冻。
4、冬泳:有些地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不管在北方依然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躯体的办法。
5、补冬:立冬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讲,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除了补益了一家人的躯体之外,这种围坐一桌的温暖气息,更让人觉得点点滴滴皆是美味。
来源:腾阅网